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教师课堂管理,做到课堂“五带”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五带”具体内容
教师课堂“五带”是指教师进课堂应携带教材、教学大纲、教案(含讲稿、ppt等教学必要材料)、教学计划进度表、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需要携带相应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或指导书)。
(二)“五带”具体要求
1.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第一资料,是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点讲解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应为课程教学大纲推荐的教材,如需更换,应按照程序申报备案。教师上课时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认真遴选教材上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讲授。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体系和教学计划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教学目的、任务,教师所讲授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效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3.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章节和学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件。
教案中应详细制定每个章节和学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内容,能够有效的将大纲所要求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质传达给学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教学计划进度表
教学计划进度表是教学计划执行的具体体现,每学期初任课教师应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周安排如实填写教学计划进度表,按教学计划落实课程教学任务。
5.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
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是任课教师记录课堂管理,课堂活动等学生平时情况的重要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记载详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学期末,教师将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所记载的学生平时情况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结合其他考核成绩计算总评成绩,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比例应与课程教学大纲一致。
(三)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总评成绩。课程的总评成绩应包含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其他过程考核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教师应如实记载学生平时成绩,同时应要求学生上课带好教材、笔、笔记本等课程必备材料及工具。
1.考勤:原则上理论课点名次数不少于上课总次数的四分之三,鼓励老师创新考勤方法,利用学习通等工具进行课堂考勤,实践课每次课都应有考勤记录。
2.作业:理论课的常规作业不少于4次,期中教学检查前不少于3次,鼓励老师开展调查报告、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不同形式的作业,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3.作业批阅:作业(含实验报告)批阅应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评分制(A、B、C、D、E,分别表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各院(部)应统一标准。
4.课堂表现: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课堂表现积极主动的同学要予以肯定,上课中打瞌睡、玩手机等不良学习态度的同学提出严肃批评。教师应在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中如实记录学生课堂表现。
二、检查时间
1.检查要求:各教学单位要求教师期初(开学前)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度表的编制和2周教学内容的教案撰写,期中教学检查前完成全部教案的撰写。
2.集中检查:学校将在学期初以及学期中对教师的教学文件进行集中检查,除PPT外,均检查纸质版材料。
3.平时检查:教科办、教学督导将在平时随堂听课、巡课过程中进行抽查。抽查中1次未带齐者由教师所在单位领导约谈整改;抽查中2次未带齐者予以书面警告;抽查中3次未带齐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定并严肃处理。
三、其他要求
1.教师应按时上、下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任课教师,应备好课件,至少提前10分钟到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设备。
2.由于各学科专业教学内容不尽相同,教科办所提供的教案、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为通用模版,常规课程按照此模板执行。如因教学需要,课程教案、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等格式需做出调整的院系,可在本单位内部统一,并报教科办学科办审核、备案。
教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