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苗族手毽代表队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1-13 [来源]: [浏览次数]:

[本网讯]2014年 11月4日—9日,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四川省体育局主办,由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苗族手毽比赛在宜宾珙县举行。经过6天的激烈角逐,由我系系主任刘伟教授领队、李琪副教授任教练,体育系学生王洪权、阿达洼次尔、兰蒙、文灯勇、杨正康、黄雅兰、董杨琴、杨仁清祝玛、余色满组成的阿坝州苗族手毽代表队上下一心,不畏强手,奋勇拼搏,为阿坝代表团赢得了6金5银的优异成绩。

本届比赛是苗族手毽项目首次进入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比赛项目分为团体、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6个项目,共有阿坝、凉山、甘孜、宜宾、乐山、泸州、绵阳、攀枝花8个市、州代表队参加比赛。在6天的激烈比赛中,苗族手毽代表队夺得混合团体赛冠军,并包揽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项目的金、银牌。


金牌

银牌

男子单打

兰蒙

王洪权

女子单打

杨仁清祝玛

董杨琴

男子双打

兰蒙、杨正康

王洪权、阿达洼次尔

女子双打

杨仁清祝玛、董杨琴

余色满、黄雅兰

混合双打

文灯勇、余色满

阿达洼次尔、董杨琴

阿坝州苗族手毽代表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展现了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和良好的风貌,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观众的热烈欢迎。每场比赛前,代表队总是提前到场、集体整齐做准备活动。比赛中,领队、教练员根据赛况,及时调整技战术打法,保证了合理的人员配备和技战术的合理应用。运动员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努力打好每一局、每一分,处理好每一个球。在对外的比赛中,团结一致、拼尽全力,在冠亚军会师的队内比赛中,真枪实干,努力体现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高水平的精彩比赛。在双打项目中,一名队员忍受着腿抽筋、腰部老伤复发的折磨,坚持打完比赛。每一场比赛前和赛中暂停结束时,“阿坝,加油!” “阿师,必胜!”的阵阵齐声呐喊响彻整个体育馆。参加团体赛冠军角逐的17岁宜宾选手王川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坝实力的确强劲,特别是在攻守的基本功上”。大会志愿者和宜宾本地观众,非常喜欢看在阿坝州苗族手毽代表队的比赛,觉得很过瘾。在领队、教练员的正确指挥,运动员们不懈努力下,我校代表队的两支队伍在各个项目决赛中实现胜利会师。比赛结束前,大会组委会特别委托阿坝州苗族手毽队领队和教练制作了《苗族手毽发展状况问卷调查表》,重点对苗族手毽运动的发展、规则的改进、比赛的状况等进行调研。比赛结束后,我校代表队被视为各市、州代表队之榜样,无论技战术运用、组织管理、赛场风貌都受到了组委会,裁判组,各市、州代表队的高度评价。在东道主宜宾人民,各兄弟市、州代表团心目中留下了美好形象。

此次比赛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阿坝州政府、阿坝州体育局、学校各级领导的鼓励与支持是分不开的,与领队的严密管理、教练员的正确指挥指导,运动员的努力拼搏是分不开的。为了能够在本届民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根据阿坝州体育局和体育系共同制定的训练和参赛工作方案,从今年5月开始集训,历时6个月。在训练工作中,教练和队员努力钻研比赛规则,在规则框架下摸索和创新,独创了手肘调整传球技术,在比赛中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被其他代表队争相学习和仿效,这是苗族手毽技术发展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在训练期间,不论是冒着炎炎酷暑还是面对各种假期中的寂静校园,教练员、队员都坚持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经过近半年的集训,运动员的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并进入了良好的竞技状态。比赛前,我校党委副书记甲任教授亲自到赛场为运动员加油打气,体育系也为运动员的停课集训和比赛做了周密的调课和补课安排,所有这些最终保证我校苗族手毽代表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苗族手毽代表队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但为学校和阿坝州的竞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民族地区高校利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设施优势服务地方,引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上图为混合团体赛冠军奖杯

上图为我校运动员王洪权在比赛中扣杀

图为我校手毽教练李琪副教授给运动员进行指导

图为苗族手毽队进行整齐的慢跑热身

图为苗族手毽队队员接受媒体采访

上图为女子双打获奖运动员合影

上图为我校手毽队、随队裁判与志愿者合影

供稿:彭想豪

编辑:牟剋蓉

编审: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