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2年12月3日—4日,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项目比赛在西昌学院举行,这是民族健身操首次作为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全省各市州推荐了十余支队伍参赛。我校由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李建辉任领队,牟剋蓉、魏矫任教练的民族健身操代表队参加了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两个项目的角逐。规定曲目《同心共筑中国梦》由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哈尼族、佤族等多个民族特色舞蹈元素与健身操基本步伐结合而成,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自编曲目《鼓舞新时代》将“热巴艺术”与健身操进行融合创新,既体现了浓烈的民族风情特色,又体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表达了阿师人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民族的挚爱之情。

我校民族健身操代表队自2021年5月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操舞团队负责人周彦宏副教授及牟剋蓉、魏矫等团队教练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健身操竞赛、训练及服务地方工作,积极推动本地民族健身操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民族健身操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民族健身操比赛规则规定每队18名运动员参赛,16名运动员上场,2名替补运动员。其中至少需要10名少数民族身份的运动员、且男生至少4名。因此,此次比赛从前期选拔队员开始,就经历重重困难。第一难,是在面向全校公开选拔队员时,只有十余人到场参加,少数民族同学少之又少。于是,教练团队通过平时观察和公体课程发现等形式掘挖运动员,好不容易才将队伍组建起来。第二难,是因队伍成员来自不同学院,训练时间难以统一,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代表队教练员只有硬挤教学和准备各项评估工作之余的时间,队员们只有牺牲自己学习之余的时间进行训练,在早课前的运动场、晚课后的健美操馆、周末的田径场、暑假的体育馆等,都能见到他们训练的身影。第三难,是一半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民族健身操,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幸好代表队教练团队和队员们能团结一心,从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身体姿态控制、队形走位、民族舞蹈的肢体表达等方面进行反复练习。在自选动作上反复创编,队员们相互的指正纠错,教练团队对动作、队形进行细致打磨,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砥砺前行。第四难,是比赛前两个星期,因一名主力队员的特殊原因,无法参赛,新队员的挖掘、增补和训练工作,又增加了困难。因受疫情影响,定制的比赛服装在临出行前的头一天才拿到手上······
就这样,从短袖到棉袄,从白天到深夜,这一支由文传、教师教育、藏汉双语、体育与健康学院等18名学生组成的民族健身操代表队,克服了组队、训练、伤病、时间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不分昼夜的奋战拼搏,才完成了两个成套动作的训练工作,带着学校的期盼,勇敢征战赛场。




比赛期间,在组委会严格的防疫要求下,除开幕式和正式比赛外,所有代表团不能离开所住酒店。代表队没有场地进行赛前训练,只有利用开幕式彩排、开幕式演出间隙,在体育场边上,在酒店走廊进行训练。正是这一拍拍、一步步的稳扎稳打,争分夺秒寻场地、抢抓时间的训练,给了队员敢于争先的信心和勇争第一的信念。


终于,历经一百多个日夜的努力,经过两天的激烈比拼,阿坝师范学院民族健身操代表队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敢拼敢战,用行动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最终获得该项目“规定曲目·冠军”,“自选曲目·冠军”和“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参赛运动员名单:
教师教育学院:吉巴阿支
文学与传媒学院:郑徐平、安婷、闫雪静
藏汉双语学院:达娃让姆、旦真卓玛、曲措拉西、阿秀姐、卓玛
体育与健康学院:张世伟、谢佳汛、张雪芹、廖肖菱、李思怡
冷沁冷、刘鹏、苏建平、安医生莫
供稿:民族健身操代表队
编辑:魏矫
编审:龙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