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年3月11日上午,体育与健康学院与汶川县中医院于学院210会议室召开专题座谈会,就“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机制的操作细则进行深度磋商。双方完成工作任务分解、责任主体确认及实施路线规划,标志着“中医+教育+康养”融合模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会议由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龙正印主持,副院长李建辉、教科办主任张浩及康养专业教师程敏组成校方团队,与汶川县中医院副院长余政率领的医务科、院办负责人开展专项工作对接。

会议围绕“师带徒”培养路径,双方确立四大实施模块:
1. 课程共建:中医院专家深度参与《中医基础理论》《康养技术实训》等课程体系设计
2. 双导师制:实施“高校教师+临床专家”联合指导模式,建立跟诊学习与病例研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机制
3. 基地建设:中医院开放针灸科、治未病中心作为临床教学基地,校方配套建设标准化中医实训室
4. 考核体系:构建以师承考核标准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指标
在该会议中明确了实施规划时间:2025年3月为首期试点。3月20日前:完成师承导师库建设及学员遴选标准制定3月底前:程敏老师牵头完善“师承”人才培养实施方案。4月1日:首批14名康养专业学生分组进入临床轮训阶段。
根据会议决议,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由李建辉副院长与医务科科长担任双组长,张浩主任与院办主任负责日常协调。双方达成共识,构建产教融合新体系。
“此次合作不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龙正印院长强调,将通过建立“第二课堂”学分互认机制与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理论实践贯通的育人体系。
余政副院长表示,中医院将全面开放实训场地并配备优质师资:“着力推动师承教育从传统'跟师抄方'向'中医+教育+康养'三位一体模式转型升级。”
本次合作立足中医康养文化传承,旨在构建特色化融合培养体系,培育慢性病康养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大健康战略布局,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预计至2027年,联合培养规模将扩展至年均50人,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持续输送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中医运动康养人才。
供稿:刘仙
编辑:宋同新
编审:龙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