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年6月17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安全保卫学院院长(体育部主任)杨鸣亮一行莅临阿坝师范学院,下午4点至6点,杨鸣亮教授在体育与健康学院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与教师分享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晚上 7 点至9点,杨鸣亮教授于体育馆 102 室举办 “跨校协同视域下的考研路径建构与院校选择” 专题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阿坝师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卢文俊老师主持,旨在为备考学子解析考研形势、规划报考策略,搭建跨校学术交流平台。

权威解读:考研形势与学科发展新趋势
讲座伊始,杨鸣亮教授以教育部统计数据为基础,指出 2024 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达438万,其中体育类专业报考热度年增长率超 12%,学术型硕士报录比达 8.7:1,竞争态势持续升温。他特别强调,民航特色体育方向(如航空体育安全、体能训练与空防安全)因行业壁垒较高,正成为报考 “蓝海领域”。
结合《“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与民航局行业标准,杨教授提出体育学科三大交叉发展方向:航空体育与空防安全跨领域研究、运动康复与民航职业健康管理结合、智能体育装备在航空训练中的应用,为学子拓宽专业认知维度。
科学指引:报考决策与备考方法论构建
讲座中,杨鸣亮教授构建 “学科适配度 - 院校竞争力 - 职业契合度” 三维评估模型,指导学生从研究方向匹配度、学科评估等级、行业就业比例等核心指标科学决策。他详细解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学科特色:依托民航局行业背景,拥有国内首个 “航空体育安全实验室”,实行 “双导师制”(学术导师 + 行业导师),70% 实践课程对接民航体能训练标准,近五年 SCI/EI 收录论文占比达 35%。
在备考策略方面,杨教授提出 “三阶段时间管理矩阵”,建议 6-8 月夯实基础、9-10 月专题突破、11-12 月模拟冲刺,强调体育类专业课 “概念图谱记忆法”,并给出 “3 小时理论 + 2 小时术科” 的每日学习配比。针对跨考生,他特别设计 “专业衔接度评估表”,从课程重合度、科研相关性、加试难度等维度提供风险控制建议。
校友分享:实战经验与跨校协同案例

阿坝师院 2021 届毕业生、中飞院在读研究生唐豫作为特邀嘉宾,分享 “三维备考模型”:知识维度建立 “原理 - 案例 - 真题” 笔记体系,心理维度采用 “番茄工作法 + 正念冥想” 调节状态,资源维度借助中飞院 “考研资料库” 和导师课题积累经验。互动环节中,他就跨专业备考难度、导师选择等热点问题与学弟学妹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
据悉,两校已建立跨校协同培养机制:阿坝师院设立 “考研预备班” 共享中飞院核心教案,中飞院为阿坝师院学子开放实验室暑期研学项目。2024 年首批合作培养的 12 名研究生就业率达 100%,8 人进入民航系统,人均获 3 项行业资格认证。
结语:资源整合赋能考研新征程
本次讲座通过政策解读、数据建模、案例分析的多维呈现,为阿坝师院学子提供从报考到就业的全周期指导。跨校协同模式打破院校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正如杨鸣亮教授所言:“考研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职业规划的科学选择。” 未来两校将进一步构建 “民航体育 + 智能科技” 交叉学科项目,打造 “考研 - 就业” 一体化服务平台,助力更多学子在考研之路上行稳致远。
主讲人简介:
杨鸣亮,男,教育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革,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德阳市社科评审专家、中国民航局安全能力建设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名师、航空体育研究所负责人,德阳哲社文化卓越人才、德阳市政协常委。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泸州医学院体育系任教;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现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安全保卫学院院长(体育部主任)。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1、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5部、软著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先后荣获中国民航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科技成果--等奖1项。
文字:李金吉、万德权
摄影:李金吉、万德权
编辑:宋同新
编审:龙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