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科研动态 >> 正文

2024年“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9-02 [来源]: [浏览次数]:

【本网讯】2024年8月4日-13日,体育与健康学王琪林和蒋玉利老师参加了一场内容丰富、极具价值的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培训。此次培训涵盖了教学方法的提升、课堂管理技巧以及科研写作的各个关键环节,不仅有王等等教授以“教师”和“高校教师”两个关键词的界定为切入点,从高校教师职业所处的时代背景、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性与特质和今天我们做什么样的高校教师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的开篇,充实我们的大脑;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精彩演绎了各自的研究所得,给我很大的感悟和触动








8月6日,周晔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设计—兼谈课题申报》的讲座。周教授说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上,首先要清楚“我要做什么样的课题研究?”,要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研究内容应该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做的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他指出当前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存在:选题问题意识有待加强、研究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严谨、研究目的、内容等逻辑关联性有待改善、研究方法的运用还不够规范;对文献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利用比较欠缺等问题。周教授更是以自己的课题项目书为例,为我们提供了课题申报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技巧,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最后周教授指出,高校教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成员,作为高校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要敢于去做,不断地在实际行动中提升自我。

2406BF

3F24D2

8月7日,张定强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大学青年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与把握”的精彩讲座。他围绕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展开,从深化课程与教学规律的理解与把握、强化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思考、创新课程与教学样貌的方法与技巧三个方面为大家作了详细的介绍,每个方面又从不同的视角作了深入地分析。张教授指出,无论是师范类学校还是基础教育类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何学(教、评)、学(教、评)什么、怎样学(教、评)、学(教、评)到什么程度、哪里学(教、评)、何 时学(教、评)。张教授强调,作为青年教师应该要有目标意识、规划意识和行动意识,通过问题的诊断与分析,在共进中进行自我塑造,过程很疼但你最终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通过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大学青年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及自己存在的不足。唯有不断学习提高和探索,才能提升教学能力,才能为阿师培养优秀的师范类人才,才能更好地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使命。

8月9日,杨鑫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如何理解学习”为题的专题讲座。杨鑫教授在讲座中深入探讨了课程的本质,强调了课程的本质是“控制”,并指出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接着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不同知识论视域下的教师学习和教师学习未来发展的趋势。她提出,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需要成为反思性的研究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杨鑫强调,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要放弃,不要放松;此外,教师在关注自身主观的认识和建构外,要积极 与集体的社会性互动,进行意义协商,进而实现知识创生。杨教授的讲座就像一本精彩的小说,引人入胜,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可读性强。杨教授的讲座一方面结合国情和社会实际,强调了教师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一方面结合多学科前沿知识,帮助学员们开阔眼界,引发了大家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8月12日,赵健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为题的专题讲座。赵教授以教师专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为问题进行讨论导入,强调了一个专业教师要重点掌握技术教学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知识、技术教学知识和技术内容知识等专业知识。接着结合具体的演示,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什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帮助教师做什么?如何高效实用GAI和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等内容。赵教授指出,课堂教学不要拘泥于一种工具,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体验;同时,教师要认真分析课堂上为什么会存在学生不愿提问的现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同时要尊重学生,不要排斥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本次讲座教会了我们怎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如何把 GAI 应用到教师专业发展,以实现高效工作与 TPCK 教学等丰富内容,使受益良多。

2700FC

这次培训王琪林老师很荣幸被评为优秀员,两位老师通过此次培训,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将把培训中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科研写作方面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此次培训收获颇丰,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供稿:蒋玉利

编辑:宋同新

编审:龙正印